勵友點滴

現在位置:

創療,從整復開始│青少年服務

文/臺北市北區少年服務中心 社工 陳宜倩

升上九年級之後,小美去學校的動力越來越低,身心開始出現一些狀況:情緒會毫無來由的低落、對身邊人的容忍度很低、人際退縮、甚至會自傷……。其實小美從小就夾在父母中間,常面臨今天要住哪個家?或被趕出家門的風險,即便是分居後仍經常劇烈爭吵,還互相提告。

漸漸的小美不去上學了,她將自己關在狹小的房間內,躲進自己的世界,拒絕和外界互動。每當父母發生衝突、要求她去學校、或情緒陷入低潮時,自傷的想法和行為就會反覆出現,手臂上也就累積了許多深淺不一的傷痕,似乎沒有消失的一天。這樣的狀態持續了一年,雖然社工嘗試說服她到學校,也到家中陪伴她,卻依然無法改變小美對學校與外界的抗拒。
 

心底的傷,身體都知道

今年勵友有個「創傷療癒──整復」的計畫,社工其實想要邀請小美參加,卻又有些猶豫,一來擔心她對「整復」的接受程度,二來也不確定這樣的安排是否會帶來改變。但想到或許這是一個可嘗試的方法後,社工就到小美家說明並邀請她參與,小美沒有思考太久就答應了。

整復計畫開始前,社工帶著小美先做「身心檢核表」,從問卷中得知,小美一直有難以入眠、失眠的困擾。過去要小美「入班上課」時會讓她感到不自在,她覺得會被同學議論、批評,許多的自我否定及自卑也影響到她的人際關係。

因為父親年紀較大加上母親是身障者,在小美的妹妹即將出生前,曾將小美寄養在朋友家一段時間。當小美說出這段過往時,她表示自己從未感受到家人的愛,也似乎不曾被家人重視過;加上妹妹出生後,自己常被拿來比較的複雜心情,都是小美心中的傷痛。

整復的第一天,小美很早就來找社工,社工問她有沒有什麼想法或期待?她表示沒有,對於之前的說明沒有放在心上。於是社工跟她開玩笑說:妳不知道要做什麼,還是來了,如果被社工賣掉怎麼辦?她則笑而不答。那時,社工感覺和小美的關係更靠近了一些……
 

從好好照顧身體開始

整復前,整復老師請小美觀察鏡中的自己,請她說說看見了什麼?或對自己身體的感受?但小美很難立正站好,身體重心會不自主的左右變換,無法專注觀察或具體說出自己身體的感受。整復老師點出小美的左右肩高低不均、後背較突起、骨盆微偏,於是為小美設計為期十次的整復計畫。每次開始前,老師會關心小美當週的生活:有沒有吃飽睡好?身體狀況?感受?小美最常出現的答案就是「不知道」、「還好」,很少能具體描述出自己身體的感受。

整復過程中,社工觀察到小美是放鬆自在的,能配合每個指示,也很專心聽老師說明她身體的狀況,每次整復結束前,老師都會提出回家要複習的動作,自發性的練習有助於小美的身體狀態。令社工訝異的是,小美都有放在心上,回家也盡可能每天練習,在整復中期,就能很明顯地看出小美的拱背及高低肩已改善許多。鏡子前的她,至少能挺直站立數十秒,開始說出對自己身體的覺察及分享自我照顧的方式。
 

療癒後的蛻變

在小美16歲生日當月,她的生活有了重大改變──順利錄取超商店員,開啟了新的生活目標。整復倒數第三次時,小美主動提出請社工陪她去皮膚科、新陳代謝科就診,因為她想改善自己的身體狀況,讓自己更好、更健康。

回頭看看這兩年半的服務及陪伴,小美或許不是進步最多或是最快的孩子,但確實在後續整復過程中,小美慢慢學習「自我覺察」和「照顧自己」,開始知道自己現在需要的是什麼,並給予自己需要的東西。雖然漫長,但相信這個過程,同時會療癒小美曾經沒有被好好善待的童年。
 

>> 少年的諾亞方舟│青少年關懷

>> 捐款支持-青少年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