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友點滴

現在位置:

​當孩子拒絕去學校⋯⋯│青少年關懷

採訪/台北市北區少年服務中心 督導 億華
採訪整理/企宣 琍茵

什麼是:中輟?間輟?

在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未請假或請假未獲准、不明原因未到校連續三日以上,學校就會通報「中輟」。
另一種情況是孩子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時去時不去學校,稱為「間輟」。
 

孩子為什麼不去學校?

讓孩子抗拒就學,甚至「輟學」的原因很多,包含:
・家庭因素:主要照顧者無力管教或親職失能。
・學習低成就:少年對學業沒有興趣,或充滿挫折。
・人際衝突:同儕或師生相處摩擦、遭受霸凌。
・環境因素:校外友伴的吸引大過於校園生活。
 
 

是否需要幫助孩子重回校園?

對於中輟的孩子,社工首要目標不會直接放在幫助孩子回學校,而是深入了解輟學原因後,依孩子的需求對應不同的服務。包含:幫助暫時無法回到學校的孩子「不中斷學習」:提供技能培訓、課業輔導、轉介學科比重較輕的少年學園等;或銜接職能培訓,幫助經濟困境的孩子提早面對就業需求。

同時,社工會陪孩子看見「回學校對生命歷程的價值」,了解「社會化磨練」和「與人相處」的重要;讓孩子學習面對困難與挫折,不輕易逃避。這也考驗「學校的環境夠不夠友善」,因此「回學校」不一定是每位孩子成長歷程的標準答案,畢竟「學習」不只在學校才能發生。中輟只是結果,若追著最後的結果跑,並無法解決孩子真正的需要!
 

勵友如何幫助?

介入孩子的生活前,社工對孩子而言是沒有關係的陌生人:「因為我沒去學校,所以社會局派社工來找我,那我為什麼要理他?」是許多孩子的第一反應。因此社工會透過家訪,或趁孩子有到學校的日子先與其接觸,在陪伴的歷程中了解孩子中輟「背後的原因」並「理解」。理解不代表認同,要讓孩子感受到「有人願意並理解他的選擇」,而不是把他標籤成不去學校的壞孩子。

「親職狀況」也是社工需要了解的一環,家人對於孩子不去學校是「助力」還是「阻力」?孩子身邊的「重要他人」如何看待中輟?是否需要協助連結經濟或親職資源?與家長、學校分工合作,是陪伴孩子重要的一環。

對於有機會回歸校園的孩子,社工會陪伴他們找尋學習興趣,穩定生活需求後,再邁進一步。「立刻回到學校」並不一定是唯一的選擇,也許先從輔導室開始,再慢慢回歸班級,與同學互動。與孩子一起經歷起起伏伏的出席狀態,支持孩子慢慢進步。

社工也會邀請沒有去學校的孩子到「少年服務中心」,減少孩子在外遊蕩遇到危險的可能。並鼓勵孩子們主動和學校、家人報平安。有時邀請一早就等在中心門口的孩子共進早餐,就有機會打開孩子的話夾子,聽見孩子的困難或建立彼此的信賴感,成為接下來陪伴與服務的助力。

 

家長可以做什麼?

不急著指責 
當發現孩子拒絕上學時,請「不要急著指責」,先緩和情緒,與孩子好好聊聊,試著理解孩子發生什麼事,才能提早發現孩子的困境。也可以與孩子討論「若今天不去學校,想做什麼?」
有時在表面的原因下,會發現更深層的真因。舉例來說,常聽家長提到:「孩子就是一直玩遊戲,所以不去學校。」那更深層的原因也許是「為什麼」孩子一直玩遊戲?是不是在學校的人際關係處處碰壁?學習低成就?因此在遊戲中尋找人際或成就感?

比孩子更重視
請「比孩子在乎」他拒學這件事。「被期待感」對這時期的許多孩子是很重要的,不要比孩子提早放棄,避免孩子覺得:家人都不管我了,我還努力幹嘛?

支持更重要
比起「鼓勵」孩子去學校,提供孩子「支持」更重要。讓孩子知道「去學校」這件事情,家人是絕對支持的,不管他在學校遇到什麼困難,家人會與他站在一起!

陪伴孩子面對
陪伴孩子學習面對「影響拒學」的因素,讓孩子知道家人能成為他的避風港。若孩子在學校與同學發生爭執,請先了解原因,若是孩子的錯,再陪孩子一起道歉;若孩子有委屈、被冤枉,請讓孩子感受到家人是支持他的力量。讓孩子理解:影響他不去學校的原因,是可以被處理的,而不是直接把他趕入他不想進去的環境。

 

社工給中輟少年的話

「少年呀!去不去學校不是重點,重點是遇到問題,你需要找到『對的人』願意幫助你,少年中心的社工、你信任的學校老師、家長,都可以是你不錯的諮詢對象。請把你拒絕踏入校園的勇氣分出來一點,幫助自己,找到更好的方式成長!」
 

一般大眾可以如何協助?

如果你看到認識的孩子(例如你是早餐店的老闆娘、鄰居),在上學時間出現在學校以外的地方,可以稍微關心一下孩子的情況,一句問候,就能讓一個孩子感受到滿滿的溫暖!
校園疏離的孩子,需要長時間的專業陪伴與關心,邀請你「定期定額」捐款支持勵友的「兒少服務」,你的愛心,將透過社工專業的力量,成為更多困境少年的幫助!

>> 愛心捐款 傳送門

諮詢青少年輟學相關問題,可以詢問各縣市「少年服務中心」
台北市歡迎詢問「中山大同區少年服務中心 02-2553-9005」、「北區少年服務中心 02-2897-1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