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友點滴

現在位置:

​疫情下的一「線」生機

訪/新北市兒少性侵害保護服務中心 督導 洪雅倩
採訪整理/總會實習生 鍾宜庭

過去一年,台灣與其他國家就像平行時空一般,在疫情下仍過著安穩的生活。但在今年的五月,本土疫情急速升溫,宣布二級警戒後不到一週的時間,雙北市進入三級警戒。從事青少年性侵害保護(以下簡稱性保)工作的雅倩督導表示,在短短的時間內,必須配合防疫政策,同時規劃該如何將服務確實的送到服務對象的手上。

服務方式的調整

「升三級前,社工們就討論了居家辦公的可能性,事前行政工作的備份、給個案疫情相關的資訊、盤點諮商與醫療資源的因應方式。」雅倩督導說道。進入三級後,單位社工全面居家辦公,因為少了面對面的機會,與個案的連結間接多了一層隔閡,透過電話、視訊的方式,也更加頻繁地關心案主的身心狀況。

線上服務遇到的困難

對於社工而言,短時間內改變原有的服務方式,也遇到了許多考驗。首先,與原有的案主維持聯繫時,可能會遇到不喜歡講電話或視訊的情況;或是新開案的案主在沒有實際訪視的情況下,尚未與社工建立信任關係,因此在關係的建立上會不如以往的順利。其次是案主的身心議題,因為大多的諮商或紓壓團體都是暫停的狀態,或是去醫院回診的週期被拉長,因此情緒是否被支持會變成了比較擔憂的部分。

克服艱困環境所做的努力

性保社工也設想許多因應之道來面對挑戰。例如與案主聯繫困難時,轉向與案家或學校輔導老師創建更多互動,了解案主狀況,建立完善的支持系統。或是近一步評估案主的身心狀況,就醫頻率是否有做調整;針對諮商暫停的個案,是否已有照顧者支援,或需要社工補位。大多案家從事勞動力的工作,收入受到影響,生存權益連帶受損,因此也進一步協助申請補助、物資的籌措與寄送。同時也討論線上紓壓團體的可能,但礙於主管單位的規定以及經驗的缺乏,因此一切都還在積極討論與爭取中。

隱憂與反思

疫情下,兒少性侵害通報案件有變少的現象,社工推測是居家帶來的效果,但也擔心黑數的存在,使得受到性暴力的兒少缺少被保護的機制,傷害隱而未見。性保工作專注於一對一的個案服務,社工也從「後疫情時代」反思了過去的服務模式,設想也許可以透過網路平台,將相關議題帶到公共空間進行對話與倡議。

疫情後的展望與期待

「有關係才會有改變,沒關係就沒有一切。」一場疫情,拉開了人與人的距離,但有一群人依然為著拉近人心而努力著。在看似充滿困難的情況下,沒有因為疫情,打敗了社工的專業價值,而是將危機化為轉機,從中尋找任何能繼續將服務帶給個案的可能性。同時也期盼能參照國外的經驗,將適合的工作方法引進,也許線上服務不只是面對疫情的短暫對策,而是未來能夠提供更多元服務的長久之計。同時,仍需持續展開的是,面對線上因各樣困難接受服務的個案,發展可以靠近個案的服務模式。
 
支持性侵害保護服務 >>  「讓聲音,完整聽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