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友點滴

現在位置:

疫情下的社工,服務不分流

訪/中山大同區兒少保護暨家庭服務中心 督導 皖欣

2021年的五月,是北台灣最有感的月份,不到一週的時間,疫情連升三級,讓所有人都措手不及,社福機構要如何因應週末頒布的新政策,然後在下禮拜就開始分流上班?同時間,早已約好下週探訪的服務個案,該如何進行?取消還是延期?雙北升三級的警戒哨音吹響的同時,也開始考驗所有社福單位的應變能力。

回想三級警戒的前幾個禮拜,只能用「兵荒馬亂」來形容。所有的預約與會談不是取消或更改日期就好,而是要因應服務家庭的狀況,重新與他們討論接下來該如何進行持續性的會談,以及如何讓這些家庭的孩子可以停課不停學。這些對於一般家庭已經是不容易的議題,對於弱勢的家庭更是困難重重。因為,家裡本就處於三天一吵,五天一大鬧的狀態,疫情前,情緒來了還能出去喘口氣釋放壓力,現在要長期性的相處在同一個密閉空間裡,當中的情緒張力,是社工們不敢想像的。再者,當中有許多家庭原本在經濟方面就已經需要接濟,在零收入下的日子又該如何生活?許多家庭,手機就是家裡最先進的3C用品了,「電腦」是知道孩子在疫情期間學習上的需要,但在能力上卻無法負擔的奢侈品,「停課不停學」對這些家庭,容易嗎?

電話,是三級疫情下與弱勢家庭的聯繫

疫情,讓原本就處於弱勢的家庭在「經濟收入」、「照顧壓力」以及「關係衝突」三大方面面臨到更大的危機。新冠肺炎就像面照妖鏡,讓原本存在的問題,更被凸顯。家中孩子原本就有學習能力不佳的問題,因為不用到學校,讓他們減少了面對老師的壓力以及同學間的人際互動,讓他們更有理由待在家裡「軟爛」。父母因著疫情的關係,被迫失業,面對家裡面經濟來源的缺乏,加上原本的困頓,情緒陷入了更深的谷地,甚至不願與外界有聯繫,因為不接觸就不需要面對。

原本在科技產品的使用上就不是這麼熟悉的家庭,社工透過電話,一步步的教導他們如何使用更多的功能,像是視訊,讓他們可以有更多的方式與外溝通。疫情底下的第一課,就是更多教育家庭的心理衛生,穩定家中成員的情緒。除了心理的建設與強化,社工們也要手把手的教導他們使用好不容易募集到的3C用品以及如何利用這些設備做到“停課不停學”。孩子線上學習平臺或介面沒有統一的標準,每個老師給的線上學習方式也都不同,有直播授課的、有預錄教學影片的、有需要登錄到其他線上學習系統的,當然也有些老師只交代作業,要孩子自行找相關影片觀賞的,總之,停課不停學的前幾週,社工跟著家庭們一起,每天都在戰場上打仗。

除了學習問題,疫情間也很考驗父母的情緒,同時間面臨經濟、教養還有照顧的壓力,讓燃點變得更低,也更容易引爆。好幾次接到服務家庭孩子打來的求助電話,社工只能守著電話被動等待該區的里長趕快去協調,或是1999的救援。因為疫情,無法直接進到家庭裡面做探訪,被動等待的心情,就像悶燒鍋的一樣,一直被乾燒。電話,成為他們唯一間的維繫管道,也是對外求助的最佳途徑。

疫情升溫,弱勢家庭的經濟需求也跟著升溫。求助於勵友的急難救助的家庭,在短短的三週內,已多了一倍,頓時間失去經濟的收入所造成的影響,已不足以承擔生活的基本開銷。因此想方設法的協助面臨經濟困境的家庭媒合物資以及協助處理急難補助申請事宜也是社工們緊急且重要的任務之一,希望能夠以最實際也最即時的方式協助更多家度挺過疫情的同時,也能夠渡過經濟上的難關。

改變是唯一的不變  

回想疫情轉三級的初期,社工們首先著眼於如何將所有的服務轉成線上的模式,以及當這些服務轉型成線上活動時,又該如何設計才能讓這些家庭有行為能力且有意願參加。面對疫情的衝擊,除了直接影響到經濟上的收入,勵友中心家處單位透過所服務的家庭,觀察到他們主要面臨三大面向的需求:情緒壓力的紓解、托育照顧的服務以及兒少正向的休閒與陪伴。透過內部不斷地的腦力激盪與討論,漸漸的也發展出了一套即時性、互動性也全面性的服務模式,與個案接觸頻率也更為密集,資訊更加的流通與問題處理也更即時了─

1. 線上聊天長駐點:
社工排班線上聊天與陪伴,全天候stand by。不論是父母或是小孩,只要透過google meet的方式連線,就能進行聊天或是小活動,像是如密室逃脫、心理測驗、線上桌遊、K歌大賽...等,讓孩子及家長在疫情期間,除了家人之外,也能夠持續地與外界有不同對話與溝通,抒發心情。同時間,也讓社工們可以透過活動的方式了解他們現在的心理狀態,必要時可以多做進一步的關心。

2. 兒童繪本說故事:
每週一次的兒童繪本閱讀活動,每次的線上時間約40-45分鐘,因為這已是孩子維持專注力的最長時間。除了分享繪本外,社工也會運用網路媒材與兒童互動,一方面滿足孩子休閒與陪伴需求,同時間,也能夠讓家長在這個時段,可以喘息一下

3. 家長舒壓正能量:
除了線上聊天,預計在7月中開始線上家長支持團體活動,透過簡易瑜珈的引導操作帶入正念減壓的力量,希望提供父母在家就能排解壓力與緩解的方式,讓情緒有正確的出口

三級警戒至今已六個禮拜,社工們也漸漸地適應了分流上班的生活。所有的服務及活動都改以線上為主,空間不再是限制,在家上班的社工也能夠「零距離」的服務,透過電訪、LINE、臉書及視訊來追蹤服務對象;輪替到辦公室上班時,也能互相支援處理其他社工所負責家庭的物資寄送。疫情中即便充滿挑戰,但也有些意外的發現,社工也開始開發自己更多的技能,更廣泛的涉略線上桌遊、解密、星座....等,希望能夠透過更多元化的方式來療癒所服務的家庭,成為另一種陪伴。

疫情底下,對於這些家庭還會有著什麼樣的影響,現在還無法做全面性或完整性的評估。但服務的模式,卻因著疫情的關係,開始走出了一條不同以往的道路。不同的條件限制底下,挑戰大家要有不同以往的思維模式,也開始激盪出了不同的可能性,更開始做了許多不同以往的嘗試,唯一的不變,就是改變。藉由不斷地創新思考,大膽嘗試的過程中,找到更多可以服務的契機。危機,何嘗不是一種轉機呢?

>> 小額捐款 一起撐住更多困境中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