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友點滴

現在位置:

創傷記憶就藏在身體中

勵友中心長年服務許多「問題行為」的兒少,這些孩子在社會中有許多稱號,例如問題兒少、犯罪邊緣、適應不良、高危機兒少…等等。面對這些孩子,過去常希望矯治偏差行為,以各種諮商理論輔導,或是使用藥物來讓孩子減少過動、注意力不集中、不服從管教的行為,但其實成效不彰。如今我們發現,新的創傷知識以不同的角度帶我們看見,其實這些孩子從小就經歷了重大創傷事件、遭遇長期忽視或不當管教,這些創傷不僅存在記憶中,也影響神經生理發展,造成他們身心損傷,無法好好回應這個世界。

星星是一個高中生,但從國小開始,同學就會嘲笑他的外表與說話方式,每當他身體不舒服請假,就會被閒言閒語,連老師都在課堂上諷刺他。他因為從小被霸凌,所以不喜歡上學。到了國中,他一想到上學就不舒服,乾脆中輟。父母親不知如何是好,一直替他轉學卻沒有解決問題。上了高中,星星跟家人的矛盾越來越激烈,甚至演變成肢體衝突,有天父母親受不了只好報警,不斷向警察說:「他瘋了!」那天,警察強制把星星帶走的畫面成為他揮之不去的夢魘。

勵友的社工介入後,一開始希望幫助星星完成學業,於是跟學校溝通不同的學習方案,讓他可以拿到畢業證書。但同時,社工發現星星身體有些狀況,常常失眠、吃不下或頭痛,心理上也有很孤單的情緒,時常沉默,導致他總是待在房間不出門。

後來在星星的同意下,社工幫他安排了每周一次的整復療程。為星星進行整復療養的老師同時也是社工,每次進行療程的同時,也關心他的生活狀況與作息。星星在整復老師的建議下,在家進行簡單的伸展,留意身體的狀態與感受,並與整復老師分享、討論。進行到第八次時,星星開始有了改變,更敢主動開口,也變得開朗、氣色更好,身體的不舒服減少了,跟家人的互動變多了,氣氛也緩和許多。我們從星星的身上看見,當一個孩子學會照顧自己之後,對生活可以有多大的轉變。

美國知名的臨床社工師芭貝特.羅斯柴爾德在其暢銷書《身體記得:創傷及創傷治療的心理生理學》中提到,創傷當下的經驗不只會「記得」,還會刻劃在身體中。當創傷事件過去,每次再遇到類似的情況,那些受傷的感覺就會爆發

另一位知名的作家貝賽爾.范德寇醫師在《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一書中整理了大量研究資料後,提出在面對創傷時,光是使用藥物或心理治療是不夠的,治療要有效,必須聚焦在病人「生理」上的感受,幫助他們覺察自己的狀態。

在兒童方面,許多兒科醫師發現遭受創傷經驗的兒童,主要損傷都呈現在神經系統中。因此布魯斯.培里醫師提出神經序列模式的治療,從神經發展的觀點,辨認受創兒童的行為表現與各種症狀,並設計最有利的治療。

從這些創傷治療的研究中,我們了解到對於「問題行為」兒少不能只看見他們做了哪些壞事、多麼不聽話,而是必須去了解他們背負的創傷,才能提供孩子一個安全、能夠成長的友善環境,幫助孩子掌握自己的情緒,找到平靜下來的方法,才能真正陪伴他們踏上復原之路,重新與世界建立良好的關係。

我們期待大家在面對有「問題行為」的孩子時,要關心在孩子衝撞或退縮行為的背後,是否有過創傷,幫助我們找到適合的互動方式,也能讓孩子更穩定的成長。


>>支持兒少關懷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