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創傷知情 從心對話│成為創傷知情者_01

在據點學習的小綠是個偶爾調皮,但多數時間都能專心參加課程的孩子。只是今天的小綠很反常,他在教室中尖叫,甚至一直出聲音干擾其他同學、阻礙課程的進度,據點老師希望他遵守上課秩序,多次提醒也都沒有效果。在不斷被點名、提醒後,小綠突然發飆:「我不要上課了!以後都不上了!」說完就坐在教室旁邊,不願意再開口或移動。
 
社工看出小綠今天的行為和以往不同,想要知道是不是發生了些他們不知道的事情,因此決定先邀請他到其他間教室,讓小綠説説發生了什麼事。起初小綠是拒絕的,並繼續坐在原地。社工不強硬的逼迫他,只是再三地開口邀請,也直接到其他教室等待。
 
約莫五分鐘後,小綠氣噗噗地走進來。社工嘗試關心小綠發生了什麼事情,小綠依然憤怒地說:「我又沒怎樣幹嘛叫我進來!」充滿防衛的回答讓社工知道小綠還在情緒當中。於是社工用更緩和的語氣讓小綠知道:「我們發現你今天心情不好,雖然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可是這件事一定讓你很難受,才會忍不住一直干擾上課進行,讓老師很困擾。我們想要關心你怎麼了,發生什麼事讓你不開心?」這樣的對話先讓小綠知道他的情緒被重視。當小綠接收到「關心」而非「責備」時,生氣防衛的態度也逐漸軟化了下來。雖然他仍不清楚自己為什麼感到不舒服,但也知道自己的行為確實影響了大家。社工也進一步肯定小綠之前課堂上的良好表現,鼓勵他自己可以好好想想,然後決定要不要繼續上課。雖然他當下沒有正面回應,但同意等等出去後回到班級裡。
 
社工在小綠離開教室前,想起今天據點其他同學一直向小綠的哥哥告狀,說小綠的不是,也知道以往哥哥都會用比較激烈的方式教訓小綠,因此再進一步的詢問小綠是不是因為這件事情不開心時,他突然恍然大悟説:「對,我討厭別人跟我哥告狀,這樣我回家會被打。」小綠終於明白自己怎麼了,也知道爆炸的情緒從何而來,社工也承諾會再跟哥哥溝通。理解過後,小綠不再感到害怕,也承諾之後會好好參加課程。離開教室後的小綠,重新回到認真上課的狀態,也恢復跟其他同學的打鬧玩耍。
 
 
創傷,是一種很主觀的感受,任何一件讓人感到有生命危險、受到威脅的事情都可能讓人受創,尤其是生命中的重要他人,對尚未獨立的孩子來說,父母不耐煩的眼神、粗暴的行為舉止,都會引發孩子「即將被拋棄」的恐慌。如同故事中的小綠,過往被哥哥打的事情,讓他擔心別人的告狀會讓他再次受到攻擊,這就是小綠的創傷。
面對受創的小孩,他可能會因為擔心、害怕再次受創,而出現“反常”的行為,我們可以先相信小孩行為背後有一個重要的理由,理解他的行為可能跟過往創傷有關,不直接責備、懲罰、評價他,並藉由改變環境、態度,幫助他重新感到安全,就可以讓他回到冷靜的狀態,這就是「創傷知情」。
 

TIP:未知的態度( not Knowing )

我們如何做到創傷知情呢?一個重要的技巧,就是保有「未知的態度」。面對孩子失控的行為時,肩負許多責任的大人很多時候只想數到三,或是要求孩子快速恢復,對於孩子的情緒也只想簡化的處理。要做到創傷知情,第一步就是調整好自己,採取「未知的態度」,帶著尊重與好奇的態度,聆聽對方想要表達什麼,避免先用「預設立場」去跟孩子互動。
在小綠的故事裡,如果社工一開始就預設「小綠不遵守規則,是搗亂班上秩序的壞孩子」,那接下來的行動就是懲罰,禁止小綠不能參加其他活動。如果我們的目的是希望小綠繼續參加課程,就不該直接處罰小綠,這樣反而會讓他產生更多情緒,甚至跟社工產生衝突。當社工採取未知的態度,不直接預設立場或直接解讀小綠的行為,等待小綠處理自己的情緒並引導他回想發生了什麼事情,這樣的態度就能幫助小綠重新回到學習中。
任何人永遠都無法完全理解其他人,就算經驗豐富的大人、工作者,也都無法全然知道另一個人的想法。邀請你在面對孩子時,跟我們一起練習保有未知的態度,好好地聆聽他們的說詞,對孩子抱持高度的關心跟好奇心,理解並尊重他們,陪伴孩子好好長大。
 
參考:
留佩宣(2019),創傷知情學校系列Part1 邀請你一起成為創傷知情者。
陳意文(2021),無須完美,剛好就好,日日學。

>> 看見細節裡的創傷經驗│成為創傷知情者_02

出處:台北市基督教勵友中心|竭力幫助弱勢兒少,邀請您捐款支持 >
文章網址:http://www.gfm.org.tw/cht/index.php?act=article&code=print&ID=&ids=11&date_st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