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就業樣態的4個象限│青少年就業03

由勵友多年的服務數據中分析,少年的就業樣態可劃分成「四個象限」(如下圖),X軸為「能力認知」,指少年本身主觀的能力認知,是否符合工作場域的實際需求Y軸為「行動力」,指少年是否具備動機,並願意採取就業行動或生涯探索。這兩項皆會影響個案進入職場後的狀態與社工後續的服務。

舉例來說,少年認為自己可以應徵早餐店的工作,但在實際進入職場後,卻因屢次遲到被辭退;現實狀況是少年的生活作息無法調整到早上五點起床,六點準時上班。因此「就業培力員」會評估少年對自身的能力認知,其實不符合實際狀態。當少年處於行動力高(採取就業行動)、能力認知不符合實際的「第二象限」時,則難以達成穩定就業三個月的目標。因此透過「職涯探索」協助少年找到能力適切的工作,可以大幅幫助少年進入職場後的穩定度。



 

「少年就業樣態」的四個象限

第一象限:行動力高,能力認知符合實際
第二象限:行動力高,能力認知不符合實際
第三象限:行動力低,能力認知不符合實際
第四象限:行動力低,能力認知符合實際  

對應四個象限的「就業培力員的處遇目標與策略」

第一象限:行動力高,能力認知符合實際
第二象限:行動力高,能力認知不符合實際
第三象限:行動力低,能力認知不符合實際
第四象限:行動力低,能力認知符合實際
服務過程中也發現,象限間的移動,會影響青少年後續行動力與被服務的意願。通常,第三象限會往第四或第二象限移動,第二象限會往第一象限移動。在青少年行動力低時,嘗試透過少年有興趣的活動、職人講座、課程,引發其動機或提升探索意願,能促使少年逐漸提升行動力。位於第二象限的少年,則可透過嘗試各種的工作,理解自身能力,幫助往後選擇工作時,能有更適切的判斷,進而願意穩定工作、累積能力。

換言之,勵友中心的就業培力員會因著學生樣態於「象限」的落點,對應不同的處遇目標與服務策略。同時,就培員也會根據少年就學、非在學、半工半讀狀態下,評估少年的時間分配,也會與主責社工、家長更多討論少年的重心為何?以就學為主還是工作?再跟學生有更進一步討論,找出最適切少年的發展方向。


>> ​當未成年的他,必須邁入職場……│青少年就業01
>> 青少年求職3大預備!│青少年就業02
>> 支持弱勢青少年就業的三大戰隊&資源│青少年就業04

 

>> 撐住他們,在少年墜落以前

出處:台北市基督教勵友中心|竭力幫助弱勢兒少,邀請您捐款支持 >
文章網址:http://www.gfm.org.tw/cht/index.php?act=article&code=print&ID=&ids=11&date_st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