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友點滴

現在位置:

暴力與管教的不同?讓我們來談談10%

文/中山大同區兒少保護暨家庭服務中心 督導 楊皖欣
暴力與管教的不同(詳見表格)之一,在於暴力是為了達到自己想要的目的,而管教是為了孩子。
 
這其實是非常難分辨的事情。試想,有多少次動手打孩子時後,都認為「這是為了孩子好」?多數人的答案是「每一次」,但是我們都忽視了人性,忽視了我們做每件事情的動機,可能不只是單一原因。我們動手了,但「動手的原因」100%都是「為了孩子好」嗎?
 
或許其中90%是為了孩子好,而10%是生氣「付出那麼多卻沒有收穫」、或是因為「今天工作已經不順利了孩子還不聽話」、或是為了「讓自己情緒可以有出口」……,這些舉例,都只是為了說明我們是「人」,不可能完美,所以在教養孩子時,我們多多少少也會犯錯,當我們接受這件事情後,才能更加理性的正視這段「管教」的關係。
 
越認識「那10%」的原因,也越能幫助孩子在正向管教的引導下,正確分辨自己做錯的事情,以及所造成的後果。亦能幫助我們更加認識自己,進而從罪咎感中被釋放;因為造成那10%的原因,並不會在忽視中消失,反而常常在我們動手後,從心中油然升起一股罪惡感,彷彿我們做錯了什麼──那是源自於內心深處的脆弱與無助 (只是往往很難承認)。雖然有時候在管教上,我們真的不小心錯了、不小心多了,但當我們更多認識自己、更清楚面對自己的內心,就能更有果效地幫助自己與孩子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試著與信任的親人朋友或是專業人員,談談自己的10%吧!甚至是跟自己談談:在生活裡創造自己的空間,當心安靜下來的時候,多與自己的內心對話,會發現竟然能夠從困苦的育兒處境中,找到整全自己的生命之道。
 
其實陪伴一個生命成長,是一件又累、又辛苦、又喜悅、又驚喜的事;希望身為照顧者的您,除了累和辛苦,也一定要嚐嚐喜悅和驚喜的滋味。在養育孩子的過程裡,我們有了一個從他人(孩子)的生命中認識這世界和自己的機會。我想這真的是英雄之路,每個家長都是英雄,但嚴苛的,是這條英雄之路,只給願意謙卑的人。

 
類別/區分標準 合理的管教 身體虐待
動機 善意、寬容而溫慰的期待或要求 怨恨、敵對而惡意的報復或處罰
方式 正向、支持的方式示範或告訴子女應所當為者 以忿怒、負向方式所施予子女的不適當懲罰
態度 鼓勵、讚許、支持而恆定一致 衝動、嚴苛、責罰而反覆無常
雙方的認知 父母與子女均知道行為的結果 父母對子女不給予他們了解父母動機的機會
規範的制定 非威脅性的,而是允許雙向表達真誠情感的溝通 威嚇性的、強制而單方向的威權式壓迫
對違規行為的定義 任何違規行為有著持續、清晰的定義,和可預見的結果 對於違規行為無持續、清晰的定義,子女無法預期結果
父母對子女遵從家規的反應 子女如果朝著父母所設定的目標或期許的方向努力,會得到獎賞 父母認為是理所當然的,子女不會因此而得到鼓勵
父母對子女不遵從家規的反應 允許子女練習父母所期望的行為,錯誤有更正的機會 錯誤即受到嚴苛的處罰,子女因之而感受到苛責,使其認為自己是一個「壞人」
造成結果 子女可從中得到成長、學習 紀律內化無效,加深雙方的誤解,不信任和仇恨
 



























(上表引用自「教育部家庭教育網」:https://moe.familyedu.moe.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236&pid=2313)

 

兒虐,不只是管教失當造成孩子身體的傷害

很多孩子,身上沒有傷口,卻長期被疏忽照護、目睹家暴、精神虐待、被遺棄……,導致嚴重的身心創傷。
邀請您,為「受創兒少」存下「平安長大基金」,幫助身處破碎、風暴中的孩子們,平安長大!

>>>「童心同行 一同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