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友點滴

現在位置:

淺談兒少保護的家庭處遇服務

文/研發室主任 石志偉
勵友中心從4年前開始接觸「兒少保護的家庭處遇服務」,這個服務是勵友長年接觸青少年輔導工作中,比較陌生的一塊領域。這項服務的切入點是由家暴中心轉介兒少保護案件當中,經社會局家防中心評估後,認定孩子可以留在家庭中,經由對家長的輔導與服務便足以維繫孩子安全的個案。雖然轉介到我們家庭處遇中心的個案在認定家暴成案當中是比較輕微的,然而因為該家長先被通報有家庭暴力,再經由社會局家防中心的介入與評估認定確有不當的家庭暴力行為,之後再轉介至委託的民間機構提供輔導服務,其實困難度並不小!

今年,透過與我們所服務的一位母親訪談的機會,藉由她的視角,瞭解這些透過家暴中心最後轉介到勵友的家庭,對我們服務的觀點與回饋:
由於被通報是家暴的父母,因此心理多少存有自卑與羞愧感;加上社工員對其家庭、個人的一些調查評估,讓他們無法對社工員有安全感;再者,大部分社工員相對於他們的年紀輕很多,亦讓他們無法信賴這些社工真的能協助他們。雪上加霜的是,倘若他們曾遭遇過行事如儀的社工,他們則更難以坦白將真實的需求向社工員述說了!
該母親述說她曾經對社工員有不好的互動經驗,所以當勵友的社工開始接觸他們家庭時,其實她一直保持著滿強烈的防衛心;然而透過社工員一次又一次真誠的噓寒問暖,且積極地為他們募集家中需要的物資,才慢慢卸下防衛,進而在我們為這些家庭所進行的團體中,感受到社工員真切的在乎他們的狀況以及心理的感受。在真正卸下心防後,他們開始願意更深的分享目前的處境以及困難;並且在我們為這些家庭所舉辦的「親職活動」中,卸下平日的生活壓力,更有機會在有計畫性的安排下,與自己的孩子互動、分享、溝通。

家暴的成因有很多,然而大部分都跟「生活、經濟與心理層面的壓力」有關,這個母親的丈夫因為生病常年在家,情緒不好時便會對孩子與妻子暴力相向,她不但要承受獨立支撐家庭經濟的壓力,還要承受丈夫負向情緒的壓力。她說,曾經有一天晚上在丈夫睡著的時候,她覺得再也無法承受,突然有個念頭:想到廚房拿把菜刀,回到臥室直接將丈夫給殺了──因為她再也不想面對這一切!然而,恐懼感也瞬間湧上心頭……,就在此徬徨無助時刻,他想起了真誠關心他的社工,便拿起手機撥給勵友的社工。社工在電話中接納了她當時所有的情緒、無助和恐懼,更鼓勵她正向的去面對這些壓力,使她切身感受到,有人願意陪伴她走過這段煎熬的時光。因此,她放下了連事後回想起都讓自己害怕的念頭,敞開心,接受更深的協助。透過在勵友的心理諮商、團體輔導與舒壓、促進親子關係等活動,幫助她慢慢從高壓狀態中走出來,甚至連內心封閉很久的丈夫,因著看見妻子接受機構服務之後的改變,竟也開始願意陪她一起參與勵友的活動,這是丈夫在生病以後,第一次願意走出來願意與外界互動!她說,若不是在關鍵時刻想到還有真心關心他的社工,打了那通求助電話,她真的不敢想像現在的狀況以及兩個孩子該怎麼辦!

其實許多時候,家長也像我們所服務的青少年一樣,需要真誠的陪伴,才能走出生命中的壓力與困境。